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如何应对退休生活(三)

2007-11-11 15:49: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有规律的生活,积极的学习,让我的退休生活健康充实,昔日缠身的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

  从懒散成病到特约通讯员

  几年前,我提前退休回家了。刚退下来时还真不习惯,产生了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我的生活变得懒散起来,一天吃了玩、玩了吃,不是逛街,就是守着电视看,电视不说“再见”,绝不上床休息。饭有老伴做,自己啥事也不管,心想反正退休在家就该享清福了。老伴曾多次提醒我这样不行,我却置之不理。过了不久,人长胖了,养成了爱睡懒觉的习惯,总觉得腰酸背痛,颈椎病、关节炎、肩周炎也逐渐缠上身来。

  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为了摆脱疾病的困扰,老伴建议我半天家务劳动,半天自由活动,后来我将这半天自由活动定为读书看报学习。不同的退休生活开始了。每天早餐后,准时到农贸市场去学习买菜,准备一日三餐的材料。回到家后包揽了做饭的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务劳动锻炼,我熟练掌握了烹调知识和技巧,如今我的烹调水平已属全家第一。

  下午的半天时间,我用来读书看报学习,2点钟(午休后一小时),骑自行车到图书馆(来回40分钟)去读报刊书籍,了解国内外大事。通过读书看报,我的知识增加了不少,写作能力也随之有所提高。我写的铁路短讯先后在《北碚报》、《重庆现代工人报》和《西南铁道报》刊登。2002年我被北碚图书馆评为重点读者。通过读者交流会,我广交读者朋友,共谈心得体会。我还积极地投稿,把铁路关于提速、改点、春运、暑运等信息及时送到“北碚人民广播电台”。不为稿费,只想自己能发挥些余热。如今我已是北碚人民广播电台1021节目部的特约通讯员了。

  长期做家务、骑车锻炼身体,有规律的生活,积极的学习,让我的退休生活健康充实,昔日缠身的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我的退休生活可谓充满阳光。

  我成了街道好干部

  我退休已有三年多了,可以用“困惑、充实、巩固”六个字来概括这几年的心路历程。通过读书看报、积极锻炼、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我逐步摆脱了失落压抑的困扰。现在我已成为一名忙忙碌碌、快快乐乐的业余居委会干部。

  首先,读书看报使我转变了观念。刚退休时我的事儿不多,一日三餐外加接送小孙女。日子长了,生活单调心里空荡荡的,莫名地出现了一种失落感和压抑感。一位同样退休的同事送我一本《老年心态趣谈》,我细读了其中一篇“解脱退休失落感”,此文犹如及时雨。文章说:“有什么失落感?怕失落职务,没有了官吗?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人民的公仆,那你现在老了,干不动了,人民要收回权力,委托别人来干,有什么失落呢?”是啊,我退休少了什么?奖金和职务工资,还有就是教导主任的一点权力吧。身体这架机器老化了,总得维修保养,退下来再也用不着忧虑哪个工作难干,哪个人际关系难处,哪个学生难教,更没有沉重的升学率压力,身心都自由了。这样一想,退休不再有什么失落感和压抑感,而是一种解脱感和轻松感,这就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

  其次,发挥所长,让生活富有情趣。在书报中,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早上,在社区花园里慢跑、倒走,用健身器锻炼。晚上和老伴一起散步,有时放风筝,有时打羽毛球,有时打乒乓球,30~45分钟。每天读报不少于两小时,把上面的资料剪贴汇编成册,以备查阅。每周半天到老年大学国画班学习绘画,积极参加社区和单位组织的参观、旅游活动,广交朋友。前年,我被居民们推选为业余居委会干部,分管文教、宣传工作,协助定期出黑板报,写新闻报道,参加街道征文比赛。后来还被推荐为街道的科普讲师团成员,青少年教育辅导员等。因为工作积极认真,我被评为“街道好干部”。

  再次,学会了处理家庭矛盾。退休后,与老伴经常在家相对,矛盾就多起来了。我负责买菜、洗菜、洗碗等“工作”,在逐渐学习做家务的过程中,老伴没少唠叨。一开始还觉得有点儿委屈,后来看到“新民晚报”有文章说,夫妻之间的矛盾如剪刀,如果两人都把“刀刃”朝向自己,就不会伤到对方,而刀背则必须相对,无论穷富忧乐,只要两人真心相对,就不会有剪不断的烦恼。这就是说,人得多做自我批评。我向老伴承认自己做家务马虎了事,头脑里还有点“大丈夫主义”,并表示改正,要求指导,于是不但我做家务事的能力很快提高,夫妻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最后,笑口常开,养生防病。多愁善感,必然忧虑成疾,是不可能有硬朗的体魄的。只有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的人,才能身心俱健。因此要笑口常开,寻找快乐,凡事往好处想,抱有一颗平常心。同时,还要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多获取一些饮食起居、医药保健、体育娱乐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我可积攒了不少,不但自己获益匪浅,还能指导家人。

  “变了一个人”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我,上课时,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下课后,少言寡语,不和别人接触,是地道的内向性格。退休后,环境一变,更感生活乏味,整天昏昏沉沉,不知所措。

  回忆起来,自己的前半生还是为人民做了一些工作,但现在就真成了“老树朽材”了吗?不行。我想,生活质量要提高,就得要愉快,遇事都往好处想,心情就自然好了。至于性格,我认为能是改变的。于是我暗下决心,转变性格,以适应新的生活。

  先走出家门,开阔视野。闲暇时,我硬着头皮走出门去,和别人接触,拉家常,说笑话。时间一长,我觉得这样的感觉很痛快,心情好了很多。

  加强体育锻炼也很重要。退休后第二年,我开始跑步锻炼。开始只能跑500米,后来逐渐增加,现在每天坚持慢跑2000米,散步2000米,从不间断。我觉得锻炼身体可以培养人的勇敢精神,对改变性格也有帮助。

  当然还离不开知识。我酷爱文学,小说散文就不必说了,退休后又增加了养生保健知识的学习。长期阅读,使我受益良多,成为转变性格的内在力量。

  现在,全村人都说我像“变了一个人”,以前少言寡语,如今性格开朗。原来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现在竟能“助人为乐”了。因此我以为,有再创造的精神,晚年生活才能幸福。

(责任编辑:杨淼)

老人频道点击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