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爷爷奶奶带孙子,让人欢喜让人忧

2007-11-08 20:23: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爷爷奶奶带孙子,让人欢喜让人忧。本文通过几个实例,给出了针对该问题的专家意见。

  实例一

  闹闹一生下来就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日里,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时间带他。因而,闹闹的一切都由爷爷奶奶照顾,吃喝拉撒玩,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闹闹是个早产儿,出生后一直体弱多病,不仅厌食还特挑食。为了让他多吃饭,爷爷奶奶没少动脑筋想办法,每天变着法儿地给他做好吃的。而且,随便什么时候,闹闹只要想吃什么,哪怕是晚上已经睡到了床上,爷爷也是二话不说,赶紧起床做好或是去买。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现在闹闹4岁了,胃口好了,身体也棒了。

  自打闹闹出生开始,爷爷奶奶对这个宝贝孙子就爱得含在嘴里都怕化了。两位老人每天主要的任务就是围着闹闹转,他要什么给什么,任何事情也都由着他的性子来。闹闹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然坏习惯也不少,淘气得更是不着边际。比如闹闹天天都要去巷口的小超市,买这买那,不管有用没用,不买就耍赖,一屁股坐在地上打滚哭闹,爷爷奶奶心一软就只有掏钱了。还有往米桶里倒水、往沙发上洒尿、抽屉里东西翻腾一地、玩具摔得七零八落等等,对这些坏习惯,爷爷奶奶却听之任之,从来都舍不得骂一句、打一下,最多不痛不痒地说一声:“闹闹啊,下次可不能再这样了。”反正老两口有的是时间和耐心,也乐意跟在孙子的屁股后面,为他收拾残局。

  渐渐地,闹闹的爸爸妈妈感觉有些不对劲了。可是,每当他们对闹闹进行批评教育时,奶奶就立刻跑过来阻止:“你们干什么呢,别吓着孩子,闹闹还小呢,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或者说:“你也是我们带大的,你小时候也淘气着呢,现在不是好得很吗?”在老人面前没有道理可说,再说就要不愉快了,而且孩子是老人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花了不少心血。为了不让两位老人家生气,闹闹的爸爸妈妈只得等他们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教训一下孩子。但是,闹闹鬼精鬼精的,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只要爸爸妈妈在家时,他就比较听话。

  现在,闹闹在幼儿园的孩子中自理能力最差,吃饭、穿衣总是落在后面,“搞破坏”他却总是冲在前面,为此,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且,闹闹非常蛮横霸道,自己喜欢的东西,谁也不能碰;看上了别人的东西,别人不肯给他玩,他马上就会动手抢。所以,小朋友们都不太喜欢和他玩,闹闹也不喜欢上幼儿园。每次走到幼儿园门口,他总是又哭又闹,死搂着爷爷的脖子不放手,有时爷爷心一软,就又抱闹闹回家去了。

  于是,闹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不上幼儿园。闹闹的爸爸妈妈说,不上幼儿园可不行。爷爷却说:“不就是去那儿学几首儿歌、数几个数吗?在家一样教,又不是正式上学,我看少去几次也没什么大不了。”或者,爷爷奶奶用闹闹最喜欢吃的“肯德基”作为诱饵:只要坚持上两天幼儿园,就去吃一次肯德基。由于这个方法很灵验,所以爷爷奶奶陪孙子去肯德基自然也是乐此不疲。

  专家点评

  孩子成长期间,尤其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每一天都是关键期。而在关键期应注重孩子品质的培养,因为错过关键期后,生活中的小毛病就会形成坏习惯,甚至是品质上的欠缺。

  批判隔代教育方式的呼声从未停止过。在多项隔代教育的研究结果中都表明: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研究结论主要认为: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普遍生活能力差、心理安全感低、社交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孩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他们任性、散漫,缺乏集体荣誉感、自控能力差。闹闹也不例外,由于爷爷奶奶的庞爱,他在生活自理方面非常欠缺,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弱点无疑成为孩子融入集体生活和适应社会的极大障碍。

  不可否认,闹闹的爷爷和奶奶对孩子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对孩子身体和生活细心照顾,对孩子情感给予理解和接纳,同时,还能减轻年轻父母的养育负担。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老人对孙子隔代亲的心理和行为使得孩子的情感得到极大满足,这种亲情是年轻父母所不能替代的,并且能让孩子更确定他的自身价值。

  那么,老人隔辈亲又是什么心理呢?显而易见的是,孙辈是老人自己的骨血,没法不亲;再有,老人年轻时工作忙,没有很多时间与儿女共处,从而留下许多遗憾,于是他们想在孙子身上去弥补从前的缺憾;还有,老年人退休后时间很宽裕,为孩子付出多一些,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感;此外,孩子充满活力,嘴也甜,而且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陪伴老人,能填补他们晚年的孤独和寂寞。如此说来,隔辈亲使祖孙各自的心理需求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然而,老年人带孩子的代价却也是巨大的。老年人通常都已到了退休赋闲的年龄,社会竞争压力降低,生存危机意识减弱,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教育方法也相对简单。而教育孩子,其实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精力的工作,老年人通常已经无法像年轻父母那样充满活力,在学习、活动、习惯养成,以及心理方面都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如此多的缺失,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许多重要品质的培养在老人对孩子的千依百顺中,被两代父母忽略了。更重要的是,当孩子重新与父母相处时,他们之间情感和默契的断裂很难弥补,因为孩子难以在长时间与父母隔离后认同父母,而年轻父母人到中年后社会竞争压力更大,情绪非常容易紧张,因此更易把沟通障碍的账算在孩子身上。这就使孩子在今后的学业和工作中,缺乏指导和安全感;在面临挑战和遇到挫折时感到力不从心;在出现失恋等重大人生转折关口无法承受,甚至会精神崩溃。

  专家建议

  年轻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不应是借口。你既然生了孩子,就要善待孩子、教育孩子,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现代社会对孩子的要求已经不是只要有一个好身体,不出安全问题就可以了,而是要求优生优育。孩子需要父母理解自己内心的渴望,需要在成长的关键期里不断受到相关刺激;孩子应该受到更有能力的人的热切关注,他们要通过这种关注知道自己的存在意义,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愿意自己懂规则,有好朋友,生活会自理,学习能力强,能够控制情绪,他们不要自己出现各种各样大人接受不了的行为问题。他们这些成长的愿望和需要是老年人很难给予的。

  因此我建议年轻的父母,至少在孩子12岁之前,要有一个人做出些牺牲,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否则,等到孩子长大出现问题时,父母再感到焦虑和痛苦也弥补不了孩子关键期发展的损失。正如不能误农时一样,错过了耕种季节,收成是无法保证的。

  实例二

  小琪的爸爸妈妈都是地质勘探员,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在野外工作。因此,小琪没满周岁,就被寄养在外公外婆家。小琪的外公外婆都是退休教师,外公退休后仍被学校返聘,于是,外婆就在家全心全意抚养和教育小琪。

  外婆一生教书育人,自然特别注重言传身教。所以,她虽然已经退休了,但还是一直坚持有规律地读书学习,这对小琪的影响很大。在小琪很小的时候,她就经常模仿外婆看书的样子,有时还能一个人坐在那里,自己翻看图画书。

  在小琪咿呀学语时,外婆就开始给她讲故事。小琪特别喜欢听故事,只要外婆给她讲故事,她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所以,外婆每天都要给小琪讲好几个故事。并且,不只是单纯地讲,而是每讲完一个故事,还会问小琪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让她思考作答。到了小琪两岁半时,外婆又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小琪学讲故事。刚开始,小琪讲的故事丢三落四,可外婆从不批评她,反而经常拉着外公一起坐下来,认真地听小琪讲,还经常录在磁带里,放给小琪自己听,或寄给小琪的爸爸妈妈听。后来,小琪讲故事越讲越好,每天都要在家表演一番,给外公外婆的生活带来不少乐趣。

  在小琪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外婆也进行了一些早期培训。从小琪两岁半起,外婆就开始手把手地教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早晨起床自己拿牙刷,挤牙膏,用杯子接水,自己刷牙;自己拿小脸盆接水,用小毛巾洗脸。小琪三四岁时,外婆又教她吃饭前要把碗筷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从幼儿园回到家里自己换上拖鞋;每天自己穿衣服。外婆真不愧是个老师,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很有一套,特别懂得鼓励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第一天教不会,第二天再教,仍不会第三天再教……从不责骂孩子。所以,外婆让小琪学什么,小琪都愿意学。

  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小琪模仿着外婆的一言一行,因此,她的生活习惯也和外婆一样。平时喜欢安静地呆在家里看书读报,不喜欢出门活动,很少与外界接触,电视、碟片、书籍还有外公外婆就是她的玩伴。而且,外婆还常告诫小琪,外面比较危险,路上汽车很多,出门千万小心;外面骗子也比较多,有许多专门拐卖小孩的坏人,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讲话等。所以,小琪从不单独走出家门,也极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在外公外婆的眼里,小琪是一个聪明懂事、文静可人的“乖乖女”。

  上幼儿园期间,小琪明显比同龄小朋友要懂事、乖巧,学什么都认真用心,做什么都完全听老师的。每当听到外人夸奖小琪“人见人爱”时,外婆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可是她辛勤调教的成果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琪上了小学,她的主要精力就放到学习上了。因为外婆认为,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小琪真是争气,一个学期下来,各科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可是,细心的老师发现,在学校里,小琪虽然成绩优异,但性格比较孤僻,不爱讲话;胆子也很小,就是在课堂上也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没有要好的同学,总是独来独往。

  专家点评

  小琪相对于闹闹来说较为幸运,有一个懂得教育的外婆含辛茹苦地在培养她——学到了很多知识,自理能力也不错,人际交往没有冲突。但仔细分析,却不难看出其中的问题:老年人相对更愿意过一种平和宁静的生活,而成长中的孩子却充满生机,他们每天都在发育,需要更多的身体活动和交往活动来刺激成长,从而使他们日渐成熟。

  如果孩子和年轻父母在一起,就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小琪的身体活动需要和交往活动需要,无疑被外婆忽略了,外婆用自己对社会的体验,妨碍了让小琪自己去体验社会。再加上小琪本身就是一个气质类型较为稳定、动力较弱的女孩子,因此,造成她交往不主动,发言不主动,较为孤僻,胆子比较小,这对她适应社会会有影响。

  专家建议

  即使是由年轻父母来教育小琪,父母也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反复实践和领悟,并经常请教专家和老师。专家和老师的点拨,对于家庭教育的实践和思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父母之声

  1:娇娇妈妈(湖南)

  我和我先生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说实话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教养孩子。所以,在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就把婆婆接来同住了。婆婆带孩子非常耐心细致,但是,婆婆的育儿观念很落后,比如小时候给娇娇喂饭时,喜欢把饭菜放在口中嚼过以后再喂给孩子,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卫生。虽然我提醒了很多次,婆婆却总也改不掉这个坏习惯。不过不管怎样,婆婆能来为我们带孩子,已经帮了我很大的忙了,尽管心里总是有些担心孩子,但是确实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

  2:欢欢爸爸(天津)

  我老婆生完欢欢以后,我们有两年多的时间住在岳父母家。隔代亲嘛,岳父岳母对欢欢溺爱至极,养得格外小心翼翼。比如欢欢七八个月时,非常喜欢爬,我特别鼓励,因为我看到书上说这能促进孩子运动神经的发育,可是,岳母怕她磕着碰着,宁可整天抱着她、用小车推着她,就是不让欢欢爬,搞得孩子将近两岁时才学会了走路。像这样的事情很多。因为怕与老人发生冲突,所以尽可能按照老人的意愿去养育孩子,可结果是我和老婆都没有了教育孩子的权利。后来想想,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最终我和老婆决定,再辛苦也是自己带比较好,于是我们就和岳父母分开住了。

  3:小宇妈妈(上海)

  我和丈夫都属于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无奈之下,儿子小宇从2岁开始寄养在公婆家。公公退休前是远洋轮船上的大副,性情豪爽大气,人生经历也很丰富,最主要是他特别乐意接受新鲜事物与观念。在我把孩子交给公婆带之前,我特意为他们订阅了两份科学育儿方面的杂志,还让他们参加了隔代家长的培训班。说真的,现在公公婆婆教育孩子的观念比我还要新呢,比如他们每天带小宇到户外玩耍时,经常故意不紧靠着孩子身边站着,目的是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找小朋友玩,而且让他尽情地玩,每次都要玩到全身出汗才回家,这样既增强了体质又锻炼了胆量。生活中,他们对小宇也不存在溺爱的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放心和满意。

  专家简介

  鲁杰,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硕士毕业。现于北京工业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参与研究的课题涉及行为问题、创造力培养、智力测评及家教现状调查等方面;创作和翻译早教及儿童心理文章、书籍百万字以上。近年来,在国内幼儿园和学校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讲座百余场,接待家长咨询几千人次;曾多次出席“CCTV-7东方儿童名家咨询”;是新浪网亲子中心以及中国儿童思维网等多个大型网站的育儿专家。

  点击链接

  隔代家长的10个资格标准

  有心理专家总结了10个条件,作为担当“隔代家长”的“资格标准”,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1.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儿。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人格偏差。

  3.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没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4.了解儿童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5.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颇,对孩子有耐心。

  6.喜欢户外活动,能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7.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8.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9.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10.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以现代化的方式抚育孩子。

(责任编辑:杨淼)

老人频道点击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