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袁霞:爱是永不消逝的电波

2007-11-02 22:21: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她用积极感恩的人生观,对待周围的一切人、一切事。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着名演员孙道临扮演的李侠和袁霞扮演的何兰芬给观众留下了永恒记忆。今天,对话74岁的袁霞,让人不得不钦佩她为人之博大,求艺之精深。

  有志事成谁知命运弄人

  袁霞14岁参加革命,喜欢唱歌跳舞的她15岁进入了胶东文协文工团当演员,给老解放区的军队和百姓演出。1956年,她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入厂一个月后就在影片《激战前夜》中出演了女主角周洁。1958年,25岁的袁霞进入她人生中最具艺术成就的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拍摄,通过这部影片,成功地从舞台跻身影坛。

  得知出演这个角色时,袁霞刚刚休完产假。面对女主角何兰芬多变的身份,面对陌生的大上海气息,面对所有的压力,袁霞决定提前到上海体验生活。她把刚出生几十天的孩子留给了丈夫。

  何兰芬的原形、李白烈士的夫人裘慧英,作为摄制组成员,不仅为大家作报告,还给袁霞讲述她与李白如何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但是,只听故事还不够,缫丝厂热气腾腾的水池旁,袁霞和女工们一起用双手从滚烫的碱水中捞蚕茧;她走进关押李白烈士的秘密监狱里,看到墙上挂满了各种沾满血迹的刑具,刑讯室内是当时压断烈士双腿的老虎凳,黄色的泥土上留着一摊摊已经变黑的血迹。袁霞想:烈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要是演不好这个角色,我对不起烈士,也对不起活着的英雄!

  “演英雄、学英雄”,对何兰芬这个角色,袁霞不单单从理性上有了认识,而且有了真实的体验。在导演的严格要求和不断鼓励下,在孙道临的耐心点拨与配合下,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袁霞成功地完成了何兰芬这个角色。电影上映后,被文化部评为当年度优秀影片,袁霞也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

  “文革”期间,电影停拍,袁霞要求下到野战部队。1971年,她又随中国筑路工程队去了老挝,每天冒着美国飞机的轰炸,过了两年多的战地生活。

  1973年年底,袁霞回国。1977年部队改建,领导要调她到航空兵部队当文化科长。当时她的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9岁,正在读书。部队基地在半山腰,小学校在县城里,基地距县城有18里路,却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为了孩子能正常在北京上学,袁霞忍痛脱了军装。因为按照当时的政策,只有复员才能留北京。就这样,她复员了。一个曾经活跃在银幕上的电影演员到北京住宅公司器材处当起了仓库保管员。即便是当保管员,袁霞也是兢兢业业,领导看到她工作那么认真,一个月后就把她调到办公室当了秘书。那年年终,她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78秋,袁霞正在写总结的时候,走廊里很多人喊“袁师傅,袁师傅”,她不知出了什么事。后来在一张报纸上,她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南斯拉夫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上播映,袁霞因饰演何兰芬荣获南斯拉夫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袁霞读后百感交集,悲喜交加,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她根本没有想到,距离影片拍摄已过去整整20年,她竟然得到这样的嘉奖!原来,半生的付出没有落空,大家没有忘记她。很快,她就被特批调回了八一厂演员剧团。

  离而不休 学画大器晚成

  1988年底,袁霞离休了。“离而不休”的她牢记周恩来总理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袁霞说:“人总要干点事情,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离休至今,不到20年里,她又参加了41部影视剧的拍摄。

  离休的日子,除了拍戏,她还要完成一个心仪已久的愿望。在文工团时,排戏间隙她经常去舞美队看舞美师画布景,由衷地羡慕人家的技艺。学习书画的愿望,终于在离休后实现了!袁霞师从左汉桥、李正、李隆等老师,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坚持每周听课,每天画画。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霞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并屡获殊荣……她的作品被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收藏,20余幅作品被收入《中国影人书画选集》、《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书画大展选集》等16本画册……总政老干部学院院长称赞道:“袁霞多才多艺,在绘画上是大器晚成!”

  学画路上,袁霞坚持“做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精益求精”的原则。老师称她有灵气,她称自己很努力,两者相加,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书法、绘画对身心保健和延缓智力衰退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袁霞称之为不可多得的养生方式。

  与人相处 常常心怀感恩

  袁霞10岁时,母亲去世,紧接着,她有了继母。“继母对我不错,我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好。” 袁霞到北京后,继母和妹妹年年都来她家住上几个月。

  1948年15岁时,袁霞想去考胶东文协文工团,而那时父亲在东北敌占区,袁霞和继母在山东解放区,交通通讯万分困难。无法取得父亲允许,继母哭着不肯让袁霞去,她担心人家说是她给袁霞气受,把袁霞气跑的。看继母哭得委屈,袁霞说:“好了好了,我不去考了。”结果第二天凌晨,她还是偷偷和同学一起走了。但继母从没因此而责怪过她。后来的几十年,她与继母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亲密的感情,胜似亲生母女。

  在生活中,大家都说袁霞是贤妻良母。对于家庭,袁霞却总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拍《永不消逝的电波》时,孩子只有几十天大,家里只有一间房子,白天保姆带孩子,晚上丈夫带,一个大男人伺候小婴儿,太难了。后来婆婆闻讯从贵阳赶到北京,把孩子带回了老家。袁霞的四个孩子都是婆婆毫无怨言带大的。

  1986年,袁霞正在外地拍戏,丈夫打来电话,问她什么时候拍完,说婆婆已经病危,天天念叨着“袁霞还不回来啊?”那时没有手机,袁霞无法与婆婆通话。抢拍完戏,她往回赶的路上,婆婆永远地走了,她们最终没能见上一面。袁霞和婆婆的感情,不像婆媳,更像母女。

  袁霞说:“我这辈子多亏婆婆和丈夫,要是没有他们,我不知什么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这不是滴水之恩,是像海一样深的恩情,我一辈子都报答不完。”

  在采访袁霞的过程中,她一直在表达一种感激:感激导演,感激剧组职员,感激家人,感激观众,感激命运,却很少提到自己。她用积极感恩的人生观,对待周围的一切人、一切事。袁霞拥有着美好而灿烂的人生,因为在她的生命中,始终贯穿着热情、真爱。

(责任编辑:杨淼)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