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我真的还想再活60年

2010-06-05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br><br>  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从落后、腐朽,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旧中国,到现在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4位,神舟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中国的变化可谓脱胎换骨,翻天覆地。<br>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

  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从落后、腐朽,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旧中国,到现在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4位,神舟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中国的变化可谓脱胎换骨,翻天覆地。

  而这60年,又岂止是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腾飞?人民真切感受到的,还有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成就!  这60年,中国人真正摆脱了“东亚病夫”的辱称,人民健康素质大大提高,人均寿命更是从解放前的35岁增加到目前的73岁!当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成长起来的一代,如今已经跨入老年人的行列。用他们的话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老人们身子骨越来越硬朗,我们还想再活60年!

  在旧中国,由于“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劳动人民头顶着“东亚病夫”的耻辱,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而新中国成立的60年间,中国已建立起基本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看病、买药、卫生防疫,人民医疗健康的各个方面都在这60年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对这些变化,相信很多走过这一段历史的人都记忆犹新。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我们找到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从他的记忆中一览旧中国到新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巨大变化。

  如果是在今天,母亲不会死于难产  傅长喜老人今年75岁,是宁夏银川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谈起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每一点变化,老人总是既兴奋,又心酸。他兴奋,是因为这60年来日子越过越好;他心酸,是因为这甜蜜的生活自己的母亲却一天也没有享受到。

  傅大爷回忆说,那是在1944年冬天,母亲再次怀胎生产。但可能是因为胎位不正,母亲在房间里挣扎了两天,还是难产死去,胎儿也没保住。那年,傅大爷刚满10岁,失去母亲的悲痛至今历历在目。他说,如果是在现在的医疗条件下,一定是母子平安,母亲也绝不会这么早就撇下自己的儿女,撒手人寰。

  其实在旧社会,傅大爷母亲的遭遇并非个例。当时妇女分娩,基本都是沿袭当地旧法接生陋习,有的坐在土坯上,有的蹲在沙土上,任凭“老娘婆”拉胎。因此,产妇患贫血破伤风、产褥热等病死亡的相当普遍。故民间常以“炕上生孩子,地下备棺材”形容当时妇女的悲惨命运。新生婴儿因营养不良患软骨病,因接生不善患脑瘫,以及患各种传染病如麻疹白喉、腥红热、小儿麻痹百日咳、肝炎、结核病等,死亡率很高。

  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群众生活极端贫困,无钱就医,许多人患病后,往往跟“命运”联系在一起,寄托于神灵保佑。因此,当时求神拜佛、测字算命、信鬼驱邪之风,相当普遍。如产妇因失血过多而引起休克时,便请巫婆将其头发打散,提在手中,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口含冷水喷射全身,刺激苏醒后,谓之“驱鬼”。此类迷信活动,在农村尤为盛行,真不知害死了多少劳动妇女!

  新中国成就: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期的200‰下降到15。3‰,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36。6/10万。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其中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是直观反映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刚性指标,它的高低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我国从1950年开始推广新法接生后不久,就使妇女产褥热和孕产妇死亡率大大下降。以后又陆续开展妇女孕产期系统保健和妇女子宫脱垂尿瘘及子宫颈癌等疾病普查普治,使妇女健康水平大大提高。通过长期坚持计划免疫和对儿童肺炎腹泻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的积极防治,以及广泛开展爱婴行动、母乳喂养、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多项卫生保健服务,使儿童健康在更广泛的领域得以保证。

  如今,“接生婆”这个古老的职业几乎消失。目前,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1。96%,母婴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晚一年得结核,竟是生与死的距离  “建国后医疗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傅大爷不无感伤地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和两个好伙伴相继得了肺结核,时间相隔1年,结果却是3个人阴阳两隔。”

  “那是1951年,我和儿时要好的伙伴黄金山、夏斌一起进了梦寐以求的煅造厂当工人。当时,对于我们农民子弟来说,能进城当工人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所以我们工作都很卖力,卯足了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没有想到的是,后来我们3人先后患上肺结核。那时候老百姓都管结核叫‘痨病’,由于没有特效的药物,结核病的死亡率相当高。过去有一句俗话叫‘十痨九死’。解放前,外国人讥笑我们是‘东亚病夫’,也主要是因为结核病。

  “其实当时国际上已生产出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异烟肼,但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封锁,国内找不到这样的药物。1951年秋,黄金山患肺结核,第二年就去世了;夏斌也因肺结核,在1952年夏末去世。随后,我也染上了肺结核。

  “幸运的是,1953年,国产的异烟肼研制成功并大量生产投放市场,我用药后得以康复出院,一直健康地活到现在。现在想起来,也就是那么短短的几年,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挽救的是无数鲜活的生命啊。”

  新中国成就:急性传染病总平均发病率由解放初期的2万/10万下降到现在的203。4/10万,全面控制了建国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免疫规划,曾经在旧社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霍乱鼠疫天花黑热病回归热斑疹伤寒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在解放后不长的时间内,就陆续被消灭或控制。

  提起“天花”,很多人都感到陌生。然而,提起“种牛痘”,很多人都有记忆,因为胳膊上的“印迹”是抹不掉的。半个多世纪前,一场普种牛痘疫苗运动,让新中国彻底消灭了天花。

  在上个世纪中叶肆虐的血吸虫病,曾导致全国1200万人感染,其中许多人丧失了劳动力。到1958年,我国基本控制了血吸虫病的大规模流行,毛主席得知此消息后,心潮难平,激动得连夜写下了《送瘟神》的诗篇。而解放前年发病数曾高达3000万人的疟疾,2008年仅为2。6万人。

  我国曾是脊髓灰质炎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自1994年10月报告最后1例病例后,连年保持全国无“脊灰”状态。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我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无“脊灰”地区。

  我国曾是“乙肝大国”。自1992年以来,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3000万人。2005年,国务院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2007年,儿童乙肝疫苗三针接种率达95%以上,有效预防了乙肝的流行。

  自1978年开始,全国普遍实行计划免疫,采用卡介苗、脊灰、麻疹、百白破等4种疫苗,预防结核、脊灰、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6种常见传染病;2002年,国务院将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扩大到5种疫苗预防7种传染病;2007年,国务院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风腮联合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至此,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15种传染病。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如期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新中国记忆:  赤脚医生的故事  赤脚医生,即是乡村里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说得通俗些,村民叫那些光着脚丫下田种地的医生做赤脚医生。

  我国解放初至八十年代末期,乡村大多都有赤脚医生。那个时代,国家一时培养不出那么多有医学方面专业的医生,只有培训一批略懂医术的赤脚医生来应急所需。赤脚医生就应运而生了。

  在乡村里,选拔赤脚医生,一般是从以下两个条件来选的。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初中毕业生中略懂医术病理者,其中有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挑选出来后,到县一级的卫生学校接受短期培训,结业后即成为赤脚医生。

  乡村的赤脚医生,医术虽不算精湛,但却深得百姓的信任。他们常背着印有红十字的药箱,挨家串户走访群众。不管深夜还是风雨交加的日子,只要有患者叫到,他们就会赴诊,就会认真地为他们看病打针服药。自己治得了的,就尽力去治;自己治不了的,就建议送医院治,有时还亲自陪着送去。

  赤脚医生治病收费不高,只收回成本钱,因为赤脚医生都拿了生产队的补贴。有的赤脚医生如果碰上困难户和五保户,就得倒贴成本费了。尤其是遇上流感时期或流脑时期,赤脚医生的责任更大、更辛苦,他们不但走家串户发药,还得讲解预防知识,通常一天吃不上一顿饭,睡不上一次安稳觉。因此,村民群众十分敬重赤脚医生,都认为他们是村里的大知识分子,是救命恩人。

  直到现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仍在怀念那个“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的“赤脚医生时代”,很多人都对小时候赤脚医生的救助之恩念念不忘。

  链 接  2009年,我国还将启动6项公共卫生项目:  第一,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2009年补种2330万人。

  第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2009年保证1200万左右农村孕产妇免费补服叶酸,预防婴幼儿新生缺陷。

  第三,农村妇女的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卫生部2009至2011年将为1000万农村妇女开展宫颈癌检查,对120万人进行乳腺癌检查。

  第四,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2009年预计完成20万例,每例补助800元。

  第五,防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项目,2009年要完成87万户农户改灶改炉项目,每户的改炉改灶补充400元经费。

  第六,农村改水改厕项目,2009年会完成710万户改厕工程。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