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肝癌晚期拒绝化疗,87岁老人自己选择人生,每天逛公园、打麻将

2023-02-09 09:03:22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生前预嘱”其实是让病患能“尊严死”,我们不是病患,我们可能永远都理解不了到底是多大的痛苦,才能让他们发出“不要抢救”的嘱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想,让病患少些痛苦不也是家属所希望的吗?

2023年1月1日,我国首次将「生前预嘱」以立法形式确认的条款,在深圳正式实施。

条款中明确规定,若病人立下了在生命末期「不做无谓抢救,拒绝插管治疗」的预嘱,那么医院、家属都要尊重病人意愿,让病人平静地走完最后的时光。

生前预嘱条款的发布,可能意味着尊严死得到实现,这不禁让九叔想起一位拒绝化疗、选择过自己人生的肝癌老人。

一、老人肝癌晚期,拒绝化疗和手术

住进安宁医院时,87岁的老李对女儿说出了他的要求——“不插管,不抢救”。几天后,老李陷入肝昏迷状态,不久便离世了。

01、我知道你们骗我,不告诉我有癌症

老李很少去医院,也不喜欢医院。两年前,老李突然发烧,硬熬到昏迷才被女儿送去检查,住了三天院。这次检查,老李确诊了肝癌晚期,但家人选择瞒着他,担心影响他的情绪。

为了不让老李察觉自己的病情,女儿恳求医生,让父亲住在消化科,不去肿瘤病房,医生答应了。住院期间,老李做完全部检查,医生建议立即手术,但老李果断拒绝了:我身体很好,能吃能走,为什么要做手术?

最终,医生只好嘱咐他规律服药。

出院后,老李的生活和以前一样,每天逛逛公园,找朋友喝茶聊天、打打麻将。有一次,女儿一整天联系不上老李,焦急担心,晚上找到他后,忍不住生气了。老李委屈地说道:我又不傻,我知道你们骗我,我有癌症都不告诉我

女儿顿时愣在了原地。

02、不住不住,一住院肯定出不去了

2019年年底,老李的利尿剂不起作用了,症状加重,但他嫌弃原来的医院医生“啰嗦”,就让女儿带自己去别家医院。结果检查下来,这家医院的医生也是建议他尽快住院。

不住不住,一住院肯定出不去了”,老李一口回绝道。但在女儿的哄说、安抚下,老李还是住进了病房,并且在一周后症状缓解。感觉身体好起来后,老李开始嚷着要出院回家。

出院后,他又恢复以前的生活,每天走去超市买菜,偶尔下馆子、买点小吃,就觉得自己很幸福。

直到2020年10月,出现肝腹水,肚子和腿脚肿胀,浑身疼痛,吃止痛药也无法缓解,家人多番劝说,老李才答应去医院。

03、把我的遗体捐给医生做实验

这一次入院,老李的内心知道,自己可能出不去了。他跟女儿说,自己有两个愿望,希望能帮他实现,一是死后要捐献遗体,给医生做实验;二是要抓一把骨灰,埋在老家门前的树下。

在医院待了半个月,老李恢复了状态,又吵着出院。回到家,老李的身体开始一日不如一日。后来,老李住进了安宁疗护医院,这次他没有再争吵什么,而是乖乖地配合,提出他的要求——“不插管,不抢救”

那天,女儿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后来,老李陷入肝昏迷,不久后离世了。

二、你如何看待“有尊严的死亡”?

在现实生活中,身不由己的患者不在少数,特别是癌症终末期时,患者深受折磨,家属不愿放弃,形成两难的局面。

问题在于,一旦签署了“生前预嘱”,就等于完全放弃治疗吗?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李瑛医生认为,“生前预嘱”并不等于放弃治疗,只有在患者接受了现有的医疗手段后,仍被明确必定会走向死亡时,生前预嘱才可以启动。而像车祸、心梗等急性医疗,并不属于生命末期,生前预嘱不会启动,医生仍会抢救。

另外,也有很多人把“尊严死”当做“安乐死”,其实也是一种误解。

所谓尊严死,是指生死由病人自行决断,不做抢救治疗,让自己生命自然死亡的过程。而安乐死,是在医生或其他医学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完成的“人为死亡”过程,在绝大多数国家是非法的。两者的区别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三、人生最后一公里,该如何走?

对于癌症等慢性疾病引起的食物,生命的最后阶段可以分为临终期(去世前3-6个月)濒死期(去世前48小时)。当一个人步入临终期和濒死期,走进人生最后一公里时,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应该怎么办?

其实,选择“尊严死”,并非一件事都不做,更不是放弃所有的治疗。一般来说,还有以下几件事可以进行:

1、尊重患者意愿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康琳医生在一项报告中指出:在调查1084位老人后,发现有91.8%的人愿意了解自身病情,并做出决策。这说明,绝大部分老人希望知道自己的病情现状,为自己的生命做主。

2、个体化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在临终期,医学的作用不再是临床治愈,而是通过个体化治疗来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在人生最后阶段可以“没痛苦”与“不受罪”。

3、握住交流的机会

亲人的关怀和陪伴,是安抚临终老人的“灵药”。一项针对晚期癌症患者的调查显示,在去世前一周,56%的患者是清醒的,在去世前六小时,清醒的患者仅有8%。因此,家属应该把握机会,表达自己的爱意、感谢,甚至是歉意,做好告别

对于患者和家人来说,放弃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如果还有活下去的机会,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放手。

可惜的是,医学有时一根救命稻草,却也常常爱莫能助。扪心自问一番,如果我们改变不了死亡的结果,那么是不是可以改善死亡的过程呢?


参考资料:

[1]如何有尊严地死去?.新京报.2022-07-11

[2]张婷, 程守勤. 生前预嘱:让生命之花从容谢幕[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9, 34(8):1.

[3]里拉. 深圳将生前预嘱立法:尊重病人不抢救意愿[J]. 年轻人:A版, 2022(007):00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